《长乐美学论集》 作者:戴延平
来源:作者:戴延平 2021年11月29日

自  序

        我终身热爱文学艺术和绘画,但是生不逢时。七十年前我读书的那个年代,没有条件让我去学习艺术。当时国家最急需的是工业建设,而工业的基础是矿山,于是我就被分配去学习开矿。但顽劣之性难改,始终不忘文学艺术和绘画。直到退休以后,才来重新学习艺术,而且独创电脑艺术绘画,作品颇受好评,荣获国家大奖,被多所外国知名艺术学院颁授博士和院士称号。在热心人的鼓励之下,也来关心当代中国文艺画坛,发表一些肤浅之见,以表自己对画坛的热心关爱。但人有自知之明,我在当今中国艺术画坛,始终都是站在槛外,所发议论也只是一些肤浅见识。

目  录

一 我的电脑画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二  论电脑绘画艺术作品的创作兼论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三 《南乡旧梦图》品鉴。

四 奋进新时代

五 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戴延平访谈

我的电脑画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用电脑可以创作各种平面作品,例如宣传广告,设计图纸,漫画插图,装饰图样等等。但是,要创作一种具有文化思想情感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和高尚审美价值的平面美术作品,就绝非容易办到之事。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超群的文学艺术素养,纯熟的电脑操作技巧。而且,还要经过长期的习作锻炼,虚心地学习改进,才能够逐步地升华提炼,成为一件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早年在昆明一中读书的时候,受美术老师袁晓芩启蒙(云南著名写意画家、雕塑家),平生酷爱诗词文学书画。特别是退休以后,作品被好友索要发表,引致许多专家和院会的关注。

        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1982年,当时的电脑十分简陋。要自己编写程序输入以后,才能够操作应算。我的职业是工程师,用电脑设计绘图,原本就是看家本领。我对摄影也情有独钟,从“傻子相机”一直玩到专业数码相机。退休后时间充裕,有许多自己过去拍摄的相片效果不好,便用电脑软件来修正处理。因为软件功能不足,又安装各种插件来增强。插件不但可以从网上下载,而且还可以自己开发创造,至今积累已有数十种之多。经过精心处理的摄影图像,可以做到像传统书画一样的赏心悦目。再配置夸张的色彩,添加诗词文字之后,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跃然纸上。变成了一幅极富艺术感染力和极好视觉欣赏效果的平面艺术作品,完全能够与传统的绘画一比高下。我突然发现,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随口就把它称之为“电脑画”。

        当我把自己创作的电脑画寄给有关的专业画院,请他们鉴赏批评时,他们几乎都一致地大加赞赏。有几家专业协会,甚至还给我颁发最高成就奖和终身成就奖,使我倍受鼓舞。又有的文化单位邀请我担任研究员和颁授荣誉称谓,以至惊动国家“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认定委员会”和“世界职业人联合会”,经正式申报批准,获准颁授“高级文学师、艺术家”和“国际注册一级文学师”职业称号。以至惊动瑞典皇家艺术学院,为我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在我垂暮之年获此殊荣,倍感珍惜。

        电脑作画虽然不用纸笔,但是电脑插件的应用也很复杂。在创作的时候,一边观看屏幕显示的效果,一边凭感觉随机地将各种插件组合。几十种插件组合起来,就会变化出成千上万种的不同效果。而且,创作时的思想和情绪也会直接影响作品,兴奋时多用夸张的轮廓和艳丽明亮的色彩。感伤的时候,就会用深沉暗淡的主调,阴森灰蒙的背景。用电脑作画,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娴熟的图像处理技巧。否则不但不具备审美的价值。同时又失去了摄影的真实,弄巧反而成拙,那就不能够称之为电脑画了。

        我的体会是,电脑画与传统的绘画作品相比较,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所谓共同之处,二者都是具有审美意义的平面美术作品。能够表现创作者的文化思想,精神情感,个性风格和艺术水平。所谓不同之处,就是二者所使用的创作工具大相庭径。传统绘画作品所使用的工具,是纸墨丹青、油彩画布、柳炭素稿等材料。而“电脑画”所使用的创作工具,则是电脑软件、数码相机、网络下载、图像扫描、画幅打印和相纸胶片等现代高科技电子设备和材料。电脑画的本质,是一种数码图像处理技术。所应用的软件和插件也极为普通常见,任何有心向学之人都是能够掌握的。

        用电脑软件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才可以称为“电脑画”,与传统绘画作品相比较,最重要的共同之处,都是通过作者的独立思考和娴熟技巧创作出来的。所以它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能够将作者的心中向往,爱恨情仇表现在画纸之上。不论是美术家又或者电脑画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是要给人看的。因此就会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传递给观阅者,而观阅者的感受,可能称赞、可能感动、可能深受鼓舞。也可能反感,可能批评,可能愤慨恼怒。总而言之,用电脑这种高科技来创作艺术作品给人欣赏,千万别把自己当做普通人,你要承担起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努力创作出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好作品。

        电脑画还可以是一种集各家所长的组合作品,印象派的作品在中国画坛并不吃香,但是经过电脑处理做成各种花布,又或者把印象派作品的图案打印在桖衫上,则变得十分流行。还有宫笔人物画的作品,界尺画的作品被电脑处理,变成电子游戏的人物形象。当今动漫作品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用电脑来创作。用电脑软件处理过的艺术照片,被广泛的用在婚纱摄影上。

论电脑绘画艺术作品的创作

兼论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在今日,用电脑绘图已经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工程设计、房屋装饰、花布印染、服装设计、园林置景、产品外观包装设计等等,无一不是用电脑操作完成。更广泛的还有,网页制作、广告宣传、书籍插图、视频动漫、电子游戏等等,都已经被电脑绘图所取代。唯一尚缺的,就是用电脑来创作中国画艺术作品,本文就此问题所涉及的美学问题开展讨论。而具体实施的技术问题,则另文专题讨论。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首先体现在经济的增长和文化思想的进步。有创新的思想和改革的愿望,就会有新生的事物出现,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是一个泛词,泛指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念,其中也包括“书法美术绘画”。自古以来任何一种美术作品,都能够记录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的生活,体现创作者的感受和心声。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无形之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美术作品又可以收藏保存,成为历史的影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使我们能够一睹千五百年前晋代人的生活片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是八百年前,宋代都城开封的城市景观和人民生活的详实写照。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悠久,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各异。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美学艺术也是如此。中国画和西洋画是当今世界最高艺术水准的两大画种,能够直观体现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的特征和内涵。

        一般认为,油画和水彩画是西洋画,水墨画和水粉画是中国画。其实不然,董希文画的《开国大典》(图1)是一幅真正的油画,但是没有人会认为它是西洋画。因为画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转折的重大时刻,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图1: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

         以此相反,陈逸飞是地道的中国人,画过多幅清装中国贵妇为主题的油画(图2),此画放在纽约“哈默画廊”里售卖,纽约时报记者说:“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可见人们并不认为它是中国画。

        虽然陈逸飞他画的是中国清代装束的贵妇,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法国波旁王朝时代贵族妇女形象的中国版,因为他用了西洋画的传统技法,是一幅中国版的西洋客厅画。

图 2:陈逸飞的怀旧油画《清装仕女图》

        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师郎世宁是意大利人,来到中国以后学习汉语和中国绘画。他画的《百骏图》(图3)是用地道的宣纸、毛笔和水粉画成的,记录了清代康乾盛世马放南山的真实场景,公认是一幅传世珍品。但是人们并不认为他是中国画,因为他用了西洋画传统的透视写实技法。使得整个画面有远近感和层次感,看上去好似中国画,却又不像中国画。给人一种特别真实的美好感觉,所以被称为“新体画”。

        以上三人的作品,都是当今书画艺术界公认的佳作,也是收藏界的艺术珍品。在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仔细地研究之后,发现这些作品都包含着三个不同层次的创新内容。

图 3:郎世宁的《百骏图》(局部)

        首先是内容创新:但凡一幅巨作,内容往往都能体现时代的背景,画家的思想政治立场和文化审美观念。董希文的巨幅油画《开国大典》(图1),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转折的重大时刻,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永久纪念。当然,内容创新并非仅仅是记录历史重大事件,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刘海粟、刘文西、吴冠中、蒋兆和、田世光、李苦禅、王雪涛等大师的作品,在内容上都有重大创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

        其二是技法创新: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历史悠久,都有各自的传统技法和绘画风格,只要一睹画面,领略画风,便能够知道是西洋画还是中国画。内行人研判作画技法,还可以判辨出自哪家哪派之手。从以上举例的三幅作品可以看出,传统技法也是可以互相交流借鉴的,郎世宁在中国水墨画中,采用西洋传统的投影透视技法。使画中的山水人物,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这是传统中国画所缺少的。当今中国画的许多画家,也都采用投影透视技法。陈逸飞在西洋传统画法之中,加入中国贵族仕女形象,在西洋画中表现出东方文化元素,使人耳目一新,形成特别的美感享受。由此可见,中西互相借鉴交流传统技法,也是一种创新的有效途径。

图 4:数码影像艺术照片

        其三是工具创新:西洋画的主要绘画工具是油彩、画笔和画布,中国画所用的主要工具是宣纸、水粉和笔墨。无论中国画或者西洋画所使用的色彩颜料,早期都是天然矿物:石青、石蓝、石白、赭石、朱砂、雄黄和炭黑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西洋画首先使用化学着色剂,出现了色彩更加艳丽的“水彩颜料”后来又创造出“丙烯颜料”。中国画则采用植物颜料:靛青(蓝色)、藤黄、茜菜红,紫苏(紫色),薯莨(棕褐色)苏木(黑色)等等。

        现代科技进步一日千里,近年又出现了数码艺术影像,(图4)是一张普通的彩色数码摄影的照片。经过电脑插件处理之后,不但有立体感,而且还有凹凸感,已经分辨不出到底是画还是照片?这种数码艺术摄影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婚纱影像,创意风景影像和各种宣传海报方面。

图 5:在电脑感应屏幕上用笔直接绘制的汉装女孩形象

         现代电脑图像处理技术日新月异,天天都有新技术涌现。只要安装适当的绘图软件,就可以直接在电脑感应屏幕上作画。(图5)就是在   “苹果”电脑感应屏幕上直接绘制的一幅古装女孩头像,它与最精细的手绘工笔仕女画像相比较,其效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创作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动漫人物和电子游戏人物的创作

        当代的电脑绘画艺术作品,在电脑屏幕上创作完成以后,就可以用精密彩喷打印机打印在宣纸上,也可以打印在丝绸画布上,再经过装裱成为一幅精致的卷轴画,也可以装裱成为镜框画。除此之外,还可以经过特殊处理做成“玻璃画”、“瓷板画”。甚至直接喷绘在墙壁之上成为墙壁装饰画,这些都是当代科技进步的结果。

        图6是直接在电脑屏幕创作的一幅中国画风格的电脑绘画艺术作品《董小宛诉请图》,此画创作完成以后,直接用彩喷打印机喷印在宣纸上。它的观赏效果,可与当代任何一位高级工笔仕女画艺术大师的作品媲美。

图 6:电脑绘画艺术作品《董小宛诉情图》

         电脑绘画的另一大用途就是服装设计。用电脑设计的布面花纹,经过“活性染料”染色处理,使当代人的衣着变得色彩斑斓绚丽。再经过具有抽象派思维模式,印象派审美观念的年轻美妆设计师之手,设计出最时尚的衣着款式(图7),使整个中国社会的面貌幡然一新。正是这批会用电脑设计的年轻美妆设计师,成就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崭新社会。能够与欧美并驾齐驱,共同引领世界的时尚潮流。

图7:电脑画现代题材作品《美妆设计师》

          以上讨论的是美术作品的创新,下面再来讨论传承的问题,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探讨。第一:没有中国元素的作品,不能算是中国画。所谓中国元素,首先就是基本价值观念,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审美观念和思想政治立场。其二是技艺方法的传承: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作画方法各有不同,工笔画、界尺画、写意画、泼墨画的作画技巧,千秋各异。其三是作图所用的颜料和工具,中国画历来都使用纸笔墨砚和朱砂赭石,只是到了现代科技的出现,才有较大的改观,在电脑屏幕上也能够创作出中国风格的精美作品。

        常言道,诗为精神画是心声,有人写诗作画赞美人生的美好,表露内心的喜悦。另人写诗作画,发泄内心的不满,讥讽社会的不公。无论你写什么诗作什么画,都是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是非观念和爱恨情感。由此可见,诗画作品就是表露作者思想观念和价值立场的一种工具手段,这就是诗画作品的本质含义。

        张大千的泼墨巨幅,满纸黑墨一片漆黑,但是细细观察,其中却隐藏着桃源仙境,体现出画家埋在内心深处的理想和追求。齐白石的写意花果鱼虾,夸张洒脱别具一格,表现出画家超世脱俗不随世逐流画风品格。而徐悲鸿所画的彪悍烈马,体现画家拳拳报国的强烈心志。吴冠中所画的江南水乡,则能看出作者不屑红尘,崇尚自然的思想品质。看过田世光的花鸟竹石,就可知作者内心的多彩世界。蒋兆所绘制的苦难中国人物形象,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旧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还有张孝友的《南乡旧梦图》,详实地记录了清末民初之际,中国沿海农村小镇,在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冲击之下,向工商城市转化过程的城隅一瞥。而董希文等革命主流派画家,他们用绘画作品,记录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革命历程。

        此外,中国历朝历代各派宗师大家的作品,流传至今形成巨大的书画文献宝库,他们的绘画风格和技艺方法,更需要有专人来研究传承。但传承无须守成不变,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在旧有技艺基础之上的改革进取发扬光大,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从古到今,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有精品画作留世传承至今的,而且又具有传承研究价值的是画家不在少数。以下特别列举出十位重要画家: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代•韩滉《五牛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清代•郎世宁《百骏图》。

        画家作画,不仅可以赚钱养家发财致富,更重要的是能够影响人的精神思想和价值观念。历史上曾经有过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书画艺术作品。但是,历史上也有过毒害思想,煽动情绪,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书画作品。所以我们在谈论书画作品的时候,不能回避画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立场。评判作品的好坏,首先要看对社会的影响。迷惑人误导人的作品,画得再光鲜亮丽也是坏作品。作品的艺术价值不等于收藏价值。作品的经济价值更不等于政治价值。

        人有善恶之分,画有美丑之别。何谓之“美”?何谓之“丑”?公元四百年前,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柏拉图就已经提出对《美学》的讨论。继而又有许多大哲人都参与其中,中国的庄子、孟子、荀子,西方的歌德、尼采、康德等大哲学家,都分别提出过不同的美学观点,讨论了两千多年最终也没有得出一个定论。

        到底什么是“美”?图6所画的董小宛美不美?如果请今日的人来评论,不给98分,也会给88分。何也?因为它符合当今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念:“端庄美貌,才艺双全,身世凄苦,孤奋无援”。但是,如果要由董小宛生活时代的人来评价,恐怕未必会同情他的才艺和身世。只会把她当做可以用钱赎身,娶回家里做小妾的烟花女子。由此可见,评判“美”与“丑”,须有一个立足的支点和观察的背景。同一件作品,同一种事物,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来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完全相反。由此可见,审美观念是由思想观念立场来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不可能只有一种观点和立场。再者,中国画还要走出国门给外国人看,好坏任人评说,褒贬岂能一致。由此可见,中国画坛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推陈出新的繁盛大花园。各家各派的作品,勿论是正统支流,也勿论是江湖学院,更勿论野花銹草,都须在评点中绽放,在责难中成长,在市场里经受考验,在展示和对比之中才能够脱颖而出。吴冠中曾经说过:“真正的画家都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此话堪称经典。但是,污蔑中华民族的作品,怨世派的泄愤作品和恨国党的作品,绝对不能够姑息容忍。

图8:电脑画艺术作品《花溪图》

图9:电脑绘画《动漫人物造型》

《南乡旧梦图》品鉴

        我在“三典轩”书画网上浏览了《南乡旧梦图》,仔细观查之后发现,是一幅描绘前清光绪年间,吴中南乡街市生活场景的工笔重彩界画(图一)。作者是中央美院的张孝友教授。粗略观察,认为此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极佳,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以VIP会员的身份下载了此幅高清大图。在我的电脑上放大仔细观察之后,发觉自己好像是在读一本侦探小说,画中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明的谜团,越看越有味道。又好像是在读一本中国近代历史小说,把百年前发生在中国基层社会的,不为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哪些社会基层的大变革,被画家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作品之中。

        为此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南乡旧梦图》的相关资料,发现声称拥有此画和公开售卖此画者大有人在,评论此画,褒贬此画者也不在少数。虽然张教授已经公开声明,自己从未公开过此画,又在宁波市文联的主持之下公开展视原作。但质疑之声依旧不绝于耳,说此画作者另有其人的言之凿凿,说此画就是张教授原创的堂堂正正。直到我对此画品玩观赏,完全读懂之后才恍然大悟,发觉画中的重重疑团,正是此画让你百看不厌的魅力之所在。

        此画长达4.32米,为了下文阅览叙述方便,自左至右将其划分为五个区段(详见图一),跋文又单独抠出品鉴。 

图一:《南乡旧梦图》全貌4322X845mm

一、跋文释注

        在《南乡旧梦图》的画面之上,有一篇用古汉语骈体文写成的跋文,共计四百六十余字(见图二),内容说明作画者身世和作画的目的。我把此文翻译成通俗白话文如下。如有错谬,请张教授和读者垂言指正。

图二:《南乡旧梦图》跋文

        题头诗:在跋文之前有一首七绝诗:“最怜夜来凭河窗,天淡如梦月有霜。桥埠百级清似玉,画船柔橹出幽港”(注:“畫”字用的是简体字“画”)。

跋文:(白话文译释)

        我家江南的祖屋,前门临街,后院傍河。园子里(原文:枇杷门巷)种满了桂花和牡丹,窗台上摆放着翠绿色的盆景。读书之余,可以在河里钓鱼。

        但是,官府抓捕逃犯烧了我们家的房子(原文:兵燹逋逃),没有了固定的居所,只能暂时居住在西门外。

        我长大以后,虽然学富经纶,但是在家乡也没有让我施展的地方。碌碌无为,无奈把书画当成了职业(原文:未业丹青)。为了生计,万里漂泊,荡迹江湖。只恨自己出生得太晚,前清的覆亡已经二十四年(注:前清覆亡是1911年)。

        记得与前清废帝(注:宣统皇帝爱新觉罗•傅仪)游西山,坐在退谷休息,我母亲剥茶叶蛋给大家吃。饥馑之年,都知道世事艰难,相对默默无语,

        岁月忽忽,转眼已经是五十岁的人啦,生平所阅世事兴衰,耳闻目睹百年风物变幻。旧时的人今已不在,只有在梦幻之中才能与他们相见。常言道,狐狸衰老,举步蹣跚,总是要回到自己出生的山丘,更何况流落天涯的人啊。

        在南方出生长大的我,现在被囿捆在北方(原文:南冠北囿)。故里虽然已经不复存在,孤身一人也不可能再回到家乡,最终也只能终老在北方(原文:煢孑無遺,终老燕郊)。

        就算是这样,我在梦里所见到的故乡,仍然好像昨天一样的明晰。前朝的承平景象历历在目。过去(原文:曩昔)我们家开设刺绣馆,我奶奶和母亲收徒授业,以此维持家计。每逢中秋之夜,焚香上贡,妇孺拜月。河港里也非常热闹,廊桥两头都开设了夜市(原文:桥堍夜市),酒肆茶楼一间连接着一间(原文:酒肆错櫛),戏院里请来名角唱戏(原文:菊園蕭鼓),画舫里的歌女弹唱吴歌。临水楼台,坐满了衣着华丽的滨客(原文:花鬘雲影)。歌舞升平,芳城不夜,那种繁华景象,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十分地神往。

        而今滨河早已变成了宽大的马路(原文:今向時之濱河早成通衢),高楼林立,豪车争驰,别是一番繁华景象。而昔日的画桥暮树,迷茫月色,已经不能够再见到了。每每想起少年时的邻居,青梅竹马的伴侣,被逼卖身为歌女的秀丽女孩(原文:奪志鬻倡秀婢),恍如隔世,只有在梦中才能与他们相会。内心的痛楚(原文:攖肝之痛),唯有自己知道,不能拿来做他人的谈资笑料。人世冷暖,是非曲直,且看我笔下的墨迹丹青。只有在画卷之中,才能够留下他们的音容笑貌。以免随着年龄的渐渐老去,而消失在无形之中。

        我的画迂拙不合时俗,所以也不打算张扬售卖。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孜孜不倦的作画,聊以寄托对南乡往昔的梦思。

        落款:1944年中秋(原文:甲申仲秋),宁波(原文:四明迁客)张孝友作画,并题五十年前(注:即1894年,光绪十九年)居吴中旧句。

二、跋文评鉴

        这篇用古汉语骈体文写成的跋,说明了作者的身世和作画的目的,但有三个难解之謎。

其一:

        在整篇跋文之中最费解的,就是“兵燹逋逃”这一句。查古汉语字典“燹(xian)”就是兵火、战火,“逋(bu)”就是逃亡。“兵燹逋逃”的意思,就是派兵烧灭逃犯的房子。由此又引出来新的问题:逃犯是谁?为什么要把他们家的祖屋烧了?此逃犯与作者有何关系?。

        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逃犯是画作者的父亲。跋文之中虽然没有正面的说明,但是有旁证可供推敲。作者在跋文中说:“余家江南祖屋,临街枕河,枇杷门巷”。在古汉语中“枇杷门巷”是指唐代名妓薛涛在四川成都的住所,影射他们家是没有男人的,由此可见作者的父亲很久都不在家里住了。作者在整篇跋文之中描绘了自己与母亲一生相伴相依为命,但就是没有一字一句提到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到底犯了什么大罪,严重到要把祖屋都烧了。就当时的情势而言,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革命党”。这种推测绝非空穴来风,清朝末年在江、浙、闽、粤沿海地区,维新变革的思想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秋瑾、鲁迅、蒋介石这些知名的革命党人,都是江阴、会稽、四明一带的人。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注:1898至1911)这短短十来年时间里,自北京捕杀维新变法“七君子”之后,在全国范围之内,大肆捕杀革命党人,不知有多少冤魂倒卧在血泊之中。

其二:

        跋文中第二个费解的地方:“余生亦晚,前清之覆亡已二十四年”。前清覆亡是1911年加24年就是1935年。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肯定不是作者与傅仪游西山的时间。因为1935年傅仪已经在天津做傀儡皇帝,行为受到限制不可能再回到北京游西山。游西山之事只可能在1924年傅仪出宫之前发生。原因不言自明,就是要帮傅仪倒卖古玩字画。后面还有一句更要紧的话:“又忽忽近五十年矣,生平历阅盈衰所睹,百年风物,今人不见,旋化虚幻”。前后联系起来看,意思就是说,清朝覆灭已经二十四年了,我也已经是五十岁的人啦。就是在这个时候,作者产生了作画传世的想法。甚至白描底稿都已经勾画出来了,身世跋文也已经书写在画面之上,只等落款签名用印之后,即可宣告完成。由此倒推五十年,作者出生的时间应该就是1885年(注:即清光绪十年)。作画的时间就在1935年前后(注:即民国二十四年),作画时作者的年龄是五十岁左右。

其三:

        跋文之中第三个费解之处是落款:“甲申年仲秋四明迁客张孝友作画并题五十年前居吴中旧句也”。依照干支记年法,甲申年可以是2004年,也可以是1944年。

        如果是1944年,那时美院的张孝友教授年方九岁(1935年出生),是不可能作此画的,作者必定另有其人。

        如果把甲申年视为2004年,张教授年近七旬,正是画家出传世精品的年龄。但是为什么在落款中又会出现“题五十年前居吴中旧句”这一句呢?2004年往上推五十年前就是1954年,那时张教授还在上海读高中。1954年的宁波与全中国一样,都在轰轰烈烈地搞土地改革,与五十年前居吴中旧句的诗意完全衔接不上。

三、作品鉴赏

        《南乡旧梦图》的整幅画面,据笔者考证,宁波没有“南乡”这个地名。所绘街市、城门、石桥、房屋、店铺,也都不是宁波人所熟悉的那种款式摸样。但肯定是清末光绪年间,江南吴中新兴市镇繁华景象的写照。因为自鸦片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之前的这一时段,沿海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这五座城市被开放为商埠,俗称“五口通商”。西方先进技术和工业产品大量涌入,冲击中国落后的农业经济。促使中国人的思想发生变化,商业贸易逐步兴起,在哪些产品集散的交通汇集点,出现了许多像南乡这样的新兴小市政。《南乡旧梦图》作者所描绘的,就是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之下,晚清中国农村深刻变化的场景。

图三:《南乡旧梦图》第四段局部

        图三是《南乡旧梦图》第四段局部。画中右下角是一座三层楼的民宅,当街挂着一块红色牌匾,上书“露香园”“顾绣”的字样。二楼坐着三位绣娘,楼下三人围坐桌前。这里就是作者在跋文中所描绘的我家祖屋,院内左边墙脚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满了拜月的贡品,说明作者所画的时间是中秋节之夜。围坐桌前的三个女人,其中两人就是作者的母亲和奶奶,旁边的这个小孩就是作者自己。

        “露香园顾绣”源自明代松江府(今上海)顾名世所创,因而得名“顾绣”。今上海还有“露香园路”的路名,“顾绣”的特点,是以名画作为刺绣的蓝本,因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高而著称于世。

        画中廊桥白玉阶前有一顶匆匆赶路的轿子,紧随一位托着水烟袋的嬷嬷,还跟着一位夹着二胡的琴师。由此可知坐轿之人是一位“票友”,赶着去赴堂会。

        骄子前面有一赤脚村妇,右手拿着一把纸伞,左手腋下夹着一个铺盖卷。身上穿着的和手里拿着的就是她的全部身家。说明他在农村已经无法生活,进城来讨生活的。她是一个赤贫之人,在当时中国的农村,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画中廊桥两端都有食档,廊桥上有一块“施茶”的牌子,下面放着一口水缸,里面是从远处担来的干净井水,路过的人可以在水缸里滔水喝。今天的人可能无法理解,在那个年代,河涌里的水是不能够喝的,喝了会得痢疾是没法医的。“施茶”是一种善举,并非政府所为。

        廊桥后面的那家店铺,三楼招牌上写着“裘天宝银楼”。此银楼始建于清道光绪年间的上海老城厢,当时的裘天宝银楼是旧上海四大银楼之一,历史悠久,发展到了今日,已经成为“上海裘天宝黄金珠宝有限公司”。

        裘天宝银楼的左手边,是“天义顺酱园”,也是老字号,今日北京还有这个字号。酱园就是卖调味品的地方,自古有之。主要售卖油、盐、酱、醋。豆豉、腐乳、腌菜等调味食品。味精和酱油是日本人发明的,清朝末年才输入中国。

        酱园的左边是“湖州顾记登赢斎靴鞋店”当街大红垂帘招徕上写着“登赢斎西式漆皮靴鞋”九个大字,说明已经掌握制造西式皮鞋的技术。要知道,中国鞋是布底布面,鞋底由数十层浆布用麻线缝制而成,俗称千层底。而西式鞋是皮底皮面,加工方法与做中国鞋完全不同。当今的中国人也许不知道,做皮鞋的技术也是从英国人那里学来的。

        鞋店的隔壁就是“合春西菜馆”,招牌上写着“番菜”,下面写着的英文是WEST。有一名巡查把守大门。当时进西餐馆交友请客,是有钱商人的一种时髦。

        店铺门前的这条直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看得出画家笔下的南乡,是坐落在河涌交汇口上的新兴小市政。商贾云集,灯红酒绿,是货物集散的要冲之地。

图四:《南乡旧梦图》第三段

         再来看图四《南乡旧梦图》的第三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临河的“松月楼茶馆”。把匾额局部放大以后可以清晰的看到,抬头写的是光绪七年(1882年),落款题名是张孝友。可想而知作者已经考虑到身后可能会有人篡改。所以在画中打下埋伏,这样的伏笔画中另外还有三处。

       “松月楼”楼高两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在当时也算得上是豪华酒店啦。茶馆二楼是用屏风隔开的三间包厢雅座,每一间包厢都有一男一女,通常是士绅带着自己是妾室出来宵夜。画中还有一对站在外边骑楼等空座的呢。骑楼左边又有一帮唱曲的歌女,这里正是作者在跋文中所描绘的梦中景象,“画桥暮树,迷茫月色,临水楼台,花鬘云影”。

        松月楼的楼下是苏州评弹,人客爆满,座无虚席。戏牌之上大字书写:素月仙、汪韵梧弹唱《庵堂相会》。

         松月楼的左手边临河还有后座,三女一男陪着一位大爷吃酒。楼下秀房里一位芳龄少女刚刚起身盥洗,看得出她是做夜生活的。

画舫局部大图

        “松月楼”下面河里有三条画舫,画舫里坐着怀抱琵琶弹唱吴歌的歌女。这些歌女都是年轻貌美,能弹会唱,作诗联句,即兴挥毫,样样皆能。跋文之中提到的“夺志鬻倡秀婢”句,说的就是这些美貌姑娘,自幼家贫,被卖到画舫做歌女,读书习字,作诗学画,弹琴练唱。长大以后被富家子赎身为妾,这种事在吴中一代非常流行,著名的陈圆圆、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都是这样的出身和结局。

图五:《南乡旧梦图》第二段

        图五是《南乡旧梦图》第二段的局部。从图的右上角左侧沿河往下看,商号一间连着一间。第一间商号是“恒大祥绸缎洋布庄”,招牌上写着“嗶嘰呢绒,標靛大布,各色绸缎”。嗶嘰就是英国进口的机织精梳羊毛斜纹布,表面光滑平整。呢绒是羊毛织成的绒布,薄的用来做西装、厚的做大衣。標靛大布就是本地生产的靛青色土布。各色绸缎在当时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具有:纺、 绉、缎、绫、纱、罗、绒、锦、绡、葛、绨、绢、绸、呢等十四大类。

布匹、成衣、洋油店局部大图

          第二间店铺是“甯兴盛记”成衣店。招牌上写着“苏广成衣”“华洋礼服”,说明这间店是可以定制西服的。店内可以看到有一个男人在踏缝纫机做衣服,案上放着一个进口的,烧木炭加热的烫斗。在当时,缝纫机比手工缝制快十倍以上。所以节省了许多人工,原来的两间铺面现在缩减为一间,腾出的另外一间用来卖洋油。这两间店铺里卖的东西可不简单,说明当时英国的机织布和点灯用的火水油已经进入中国社会的最基层。十八世纪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取代了手工。机织布和缝纫机,不但改变了欧洲人的服饰,竟然也改变了中国人的衣着服饰。呢绒布保暖性能和抗皱性能都很好,适合做西装和大衣,这两种西洋服饰都被中国人所接受。但是价钱昂贵,只在上层社会流行。机织斜纹棉布称为卡机布,比较薄抗皱性差,不适合做西装,后来经过改进变成四个口袋的“中山装”。这种用斜纹布做成的服装,民国以后成为中国男性公民的标准服饰。还有一种幅宽三英尺的蓝色机织平纹棉布,叫做“阴丹士林布”。又薄又轻浅蓝色调十分雅致,用来做年轻妇女穿的旗袍,端庄美丽秀气大方,一改传统旗袍宽身大袖的呆板模样。经过改进以后用绸缎做成的旗袍,穿在年轻女明星身上的照片,被印在各种招贴上随处可见。丰乳细腰,长腿肥臀,天姿尽显,获得中国妇女的广泛欢迎,因此很快便流行起来。时至今日,旗袍已经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民族服饰。

        成衣店腾出来买洋油的那一间店铺,夹在成衣店与绸布店中间。过去中国人晚上点灯,都是用可以食用的采仔油。农村多数人没有灯油,晚上不点灯。天黑就上床睡觉,早上鸡鸣起床下地干活。自从五口通商以后,英国洋货涌入,才有了洋油灯和水火油。农村才逐渐开始晚上点灯。当时电灯刚刚发明,还没有推广到中国。但是也有一种特别光亮烧煤油的灯叫做“汽灯”,是将煤油加热汽化以后,喷射到赤热的含有稀土元素的石棉灯纱罩上,稀土受热会发光,非常明亮,画中有好几家店铺和戏台上都挂着这种灯。

         再往下看就是“泰丰园饭馆”,招牌上写着“苏浙合菜”“本帮便饭”。门口放着三只大酒坛,店内卖酱肉卤味,饭馆上下两层坐无虚席。

         “泰丰园饭馆”楼上和楼下各有一块横匾,作者分别在两块匾上面都打下了埋伏。楼下匾额抬头是“本帮”二字,落款却是“宝存李彦英”五字。李彦英就是张孝友教授的夫人,

         “泰丰园饭馆”楼上悬挂的那块横匾更为奇怪,抬头是“二OO五年”题字是“嘉宾式燕”落款是“张孝友”。

        如果真迹就在张夫人李彦英手上,凭这两块“匾”上的题字,就可以确证此画就是张孝友教授的手绘真迹,张教授果真是煞费心机啊。

        “泰丰园饭馆”的下面是“采芝斎糕饼”,门口挂着中秋月饼的彩旗,店前河边有卖西瓜的摊档,店内挤满选购月饼的人,颇有中秋节日的气氛。采芝斋的招牌上写着“苏广洋糖”,苏杭吴中一带的糕点主要是云片糕、松仁粽子糖、玫瑰胡桃糕等,所用甜味剂是麦芽糖。而广东的水果糖、牛奶糖、软糖、鸡蛋糕和面包,都是用蔗糖做甜味剂,称为洋糖。中国人的习俗,走亲串友不能空手进门,要到糕饼店买两斤糖果,用纸包好面上放一张红纸,进门递给主人作为手信贺礼,图个笑脸相迎的好意头。

        “采芝斎糕饼店”前面的米黄色大屋就是“医馆”,百年前大型的医馆都是兼制成药的,所以在门楼上方横书“道地精致丸散膏丹汤剂饮片药酒阿胶”,还有一块立匾上写着“本堂国公酒人参再造丸虎骨木瓜酒”。大型医馆之内一般都是有医生坐诊的,对于穷苦百姓,四时感冒,腹泻乏力,都会义诊施药,是不收钱的,  所以在医馆的大门口挂着“施药”的大红灯笼。百年前江浙一带最知名的医馆,就是“胡庆余堂”,为红顶商人胡雪岩所创办,今日杭州还有“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

         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在医馆前面画一间炒货店,故意把医馆的堂号隐蔽起来。而且炒货店的门口放着一口大锅,招牌上写着“糖炒良乡栗子”。良乡栗子产于北京房山,要经过大运河才能运到江南售卖。当时运河已经淤塞,漕粮都走海路,所以未必是真正的北京良乡栗子。

        炒货店前面石桥上站着一位手摇“拨浪鼓”的老汉,旁边有一位身穿绿衣唱曲的女孩。他们在卖一种叫做“梨膏糖”的药,有平喘止咳的效用,是老年人的常用药。除此之外,一般驱风散火,止泻退烧的中成药他也买,这种流动买药的办法流传很广,不仅江浙一带,内地也都能见到。石桥中间栏杆上坐着两个赤脚的村妇,她们是进城来卖菜的,背篓里还剩下两只莲藕。前面有一位戴瓜帽穿绸缎长衫匆匆赶路的少爷,在他的后面紧紧跟着一位穿红杉抱小孩的少妇。看这般模样,是回娘家探事的。现代社会的夫妻出门,总是手拉手肩并肩,但是百年前书香门第的夫妻出门,丈夫走在前面,妻子要紧随其后。桥上还有一辆独轮手推车,车上坐着一位包头巾的村妇,手里捧着一包酥糖,车上放着两大包东西,旁边站着一位吃烟的中年汉子,看样子是丈夫用小车推着妻子进城走亲戚,又或者看病的。桥栏杆上还坐着一位在纳鞋底妇女,她是专门做鞋卖的。这位鞋妇的斜对面有一位老汉,打开一口红色箱子,里面有梳子,头饰,胭脂花粉,他是专卖妇女用品的。

        整幅画中最抢眼的,是停靠在炒货店前面河里的那艘小火轮船。有一位英国的仕女手提皮包上船,巡警为她开道,还有一位拿着照相机的英国士绅,在船上扶着她的手上船。河里的这艘小火轮船很小,是当时洋行专用的私家轮船。自从“五口通商”之后,英国商人纷纷在广州、上海、福州、厦门、宁波等城市建立商号,最著名的就是“怡和洋行”。这种安装15马力蒸汽机的小火轮船并不是奢侈品,而是洋行用来联络和送货采购的交通工具,因为当时还没有电话。这种内河用的小火轮船,并不是在英国建造好以后运来。而是在英国采购蒸汽机等原材料,运到中国来就地加工建造,大一些的火轮船可以做客轮。

图六:《南乡旧梦图》左端头段局部

         电话是在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的,虽然招商局很早就已经在上海铺设电话线,但是真正开始在中国普及,那是1900年以后的事。虽然,中国的第一盏电灯,1879年在上海就已经出现。但直到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购买美国通用电气制造的发电设备,在上海南京路江西路北角(今华东电业管理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并在外滩一带串接15盏电灯。夜幕下,眩人眼目的电灯光,吸引了成百上千的市民翘首围观。从此以后电灯就在中国逐步普及开来。

        图六是《南乡旧梦图》第一段局部大图,左下角画的是“小娥豆腐店”,店内一对中年夫妻在磨豆浆,后面居室有一位少年在写字读书,还有一位老者在门口卖豆花。磨豆腐是中国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小娥豆腐店”也是一间家庭传承了数代人的老店。除此之外,织布、染布、蒸酒、打铁,在中国也都是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技艺。

        豆腐店的前面有一位着绿衫的中年人在敲梆子卖麻油。当时的人主要食用菜籽油和猪油,用芝麻油是比较奢侈的,一般家庭日常都不会用,只有饭店里做卤味拼盘凉菜才用。

        豆腐店前面有好几辆两个轮子用人拉的“东洋车”,这种车是日本人发明的,两个轮子都加装了滚珠,跑起来很轻松。就是这种车取代了双人抬的轿子,在当时就相当于今天的出租汽车。还有一辆四个轮子的豪华马车,那是英国人发明的,中国的马车只有两个轮子。

        小娥豆腐店后面的直街通向西门,两旁店铺林立。左侧是一间香烛店,门口还有一口古井,这口井里的水就是用来做豆腐的。香烛店门前有两块直立的招牌,一块写着:“各式对烛寿字篆香纸疋”,另一块上书:“定做字号灯笼烛台”。仔细观察店铺前面放着几只油坛子,是买灯油的。说明此店不卖“洋油”和“洋油灯”,这是一间传统的灯油纸烛店,店内不买洋货。

        西门直街右边第一间店铺是书店,出售经史子集线装刻本。那时还没有学校,读书要到私塾,或者请家庭教师。年纪大一点就要依靠自学。书店的楼上是修理钟表,说明西方的钟表,已经普及到了中国的乡镇。书店的側面是“周虎臣”笔墨庄,这也是老字号。明代万历年间江西临川周坊村村民周虎臣做的毛笔特别好用。方法流传至今在上海还有“周虎臣笔墨庄有限公司”。直到今日,中国毛笔的制作方法,都是沿用周虎臣的传统方法。                                 

         周虎臣笔墨庄的下面是一间字画店,门前挂着一面红色招徕,上书“此画归吾爱妻李彦英所有并寶存之”。这里又一次出现作者伏笔。

        图六的正中间是“甬江庆元酒店”,观其规模排场,百年前算得上是十分的豪华。特别冠以“甬江”之名,而“甬”就是宁波现在的简称。

        庆元酒店的右手边是“满庭芳茶园”,茶园就是听戏的地方,相当于今日的戏院。演员表演的戏台建在最高的第三层,装有一盏燃烧煤油的“汽灯”,相当于今日400瓦灯泡的亮度。门口有人收钱买票,听戏的人从二层到三楼座无虚席。戏楼上有一红布横幅,上书“本园特请京都通顺和班名角来申献演”。

        图中最奇怪的,是在甬江庆元酒店与满庭芳茶园中间,夹着一座石质雕琢的“贞节牌坊”,上书“诰命吴门秦氏”。可想而知建这两座茶楼的时候,这座贞节牌坊已经没有后人,而且人们已经不再把“贞节”当成一回事了,所以才会视而不见。

         唐宋之前,中国妇女在社会之中的地位都是比较高的。妇女改嫁也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汉武帝的生母王娡就是寡妇再嫁当了皇后,唐朝武媚娘(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李世民死后又做了儿子李治的皇后。皇家如此,更何况平民百姓。在农村年轻丧夫,拖儿带女是无法生存的。所以寡妇再嫁自古以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只是到了宋代以后,文人在社会中地位空前提高。随着程朱理学的推行,官方提倡的“从一而终”、“夫死不嫁”等观念获得认可。大理学家程颐就在《程氏遗书》中明确写明:“男人娶寡妇为妻,是一种失节行为;寡居的女子改嫁,也是失节行为。寡妇即使因为独处贫困致死,也不能轻易改嫁。每一个女人都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朱熹、程颐的书,就相当于今日的教科书。是科举考试的必修课,妇女缠足、守节就是这帮理学大师搞出来的,贻害数百年。

        在当时,各地官府把树立贞洁牌坊当成一种政绩,大家族更是把获得贞节牌坊当成整个家族的荣誉。以安徽歙县为例,整个宋朝获得贞节烈女称号的仅有5人,到明代达到了710人,到清朝7098人。而女子缠足,是到了明代之后普遍兴起的。女子缠足不利于田间劳作,所以大多数农村妇女都是不缠足的,称为天足。如此一来,女子缠足就成为诗书人家闺女的生理标志,天足则成为农妇的别称。

        但是这种“贞节”论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是极大的不利。所以到了清代,康熙、乾隆鼓励农耕,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输入中国,革命党人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女子缠足的越来越少,贞节牌坊很自然地也就被人们遗忘。时至今日,已经成为见证历史的古迹。

四、作品评鉴

        当你仔细的鉴赏过《南乡旧梦图》之后,必定会追问,南乡在什么地方?画中的街市、城门、石桥、房屋、店铺,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当你仔细观察了画中的那些细枝末节之后,你又会进一步追问,这画到底是谁画的,为什么对百年前的社会底层的那些事,知道得那么清楚?这就是《南乡旧梦图》的魅力所在,它会吸引你,激发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你去追索百年前那段历史的真实轨迹。

        一般中国人的历史知识,认为自从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入侵。腐朽的清政府慈禧太后统治无能,致使国家贫疾,丧失主权地位,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但事物总是有正反两个方面的,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欧美的工业产品和资本大量输入中国,不但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改变了中国人对西方人的看法,开始放弃天朝帝国的优越感,学习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和先进的经济管理和技术方法,促使整个中国社会转型。

        十八世纪中叶在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量质优价廉的工业产品,急需寻求市场。而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巨大,可惜实行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这就与英国的出口贸易发生极大的矛盾,最终爆发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割让香港给英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从此英国人便可以通过这五座城市,开设洋行自由投资贸易。

        通过这些口岸,英国先进的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国,而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土特产品,也可以输出到欧洲和美国。对于这种贸易,中国官方的态度开始是抗拒的,直到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这批洋务派的领袖人物出现,思想才开始转变。正是这些洋务派领袖人物,提出了废科举办新学,派员出国留学。又实施修铁路,开矿山,办工厂等等一系列新政措施。当时主政的慈禧太后,也是一个精明之人,不但不阻拦,反而是支持这些新政。但新政并未涉及国之根本,难有回天之力。总体来说,晚清的这些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对于推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作用还是巨大的。

        因为五口通商,欧美的各种先进工业品开始涌入中国。蒸汽机、织布机、压路机、火车、汽车、轮船。电话、电灯、内燃机、发电机等等逐渐被中国人所熟知。还有哔叽布、呢绒布、斜纹布和阴丹士林布,改变了中国人的服饰。瑞士手表、德国照相机、法国缝衣机、英国自行车,日本东洋车,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现状。洋灰(水泥),钢筋,框架式建筑,则改变了中国传统房屋的建筑风格和式样。

        洋货的入侵迫使中国向工业化方向转变发展,中国的商人也开始学习西方的经济管理方法,成立“招商局”,开办邮政局,在民间要想办大的项目,例如建市镇,修码头办航运,修公路,铁路等等,就成立公司发行股票招商引资。自辛亥革命以后到爆发抗日战争之前,在这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沿海的粤、闽、苏、浙四省的变化极大。只要是在商品集散的交通要冲,只需要数年的时间,就会形成象“南乡”那样规模的繁华小市政。广东的“三埠”(即今日的开平)“小榄”(即今日中山小榄镇)与“南乡”极为相似。时至今日,在这些地方还可以看到当年的繁华痕迹。

        《南乡旧梦图》的历史价值,在于它记录了十八世纪中叶,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此时正值晚清光绪年间,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不低下。但是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国都战败,所以引起了一场民族大讨论,促使思想大转变,经济大变革。从而使中国被动地接受了这一次工业革命。《南乡旧梦图》正是忠实地记录了在这一段历史变革时期,发生在南方小镇的真实故事。这个小镇的变化,其实也代表了整个中国社会基层的大变革,遗憾的是这些社会基层的变化从不被任何正式的历史文献所记述。

        《南乡旧梦图》的艺术价值最值得肯定的,是作者继承了几呼失传的工笔重彩界画这一传统画种。就作者的笔下功力而言,此画可以称之为极品。能与中国历朝历代历史画长卷并列。

2019年10月16日星期三

奋进新时代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间,中国的文学艺术,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自1978年之后,首先是日本录音机的大量进口,随之而来的就是港台歌曲的涌入。邓丽君、梅艳芳、徐小凤、叶丽仪、罗大佑、许冠杰,陈百强、张学友,谭咏麟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国内的歌手也相继涌现,李谷一、关牧村、苏小明、毛阿敏、韦唯、田震、张力、程琳、成方圆、迟志强、蒋大为、刀郎、崔健、费翔,一时间涌现出来的创新歌手不下百人,流行歌曲随街播放。

        电影新片也不断涌出,《小花》《庐山恋》《归心似箭》《人到中年》《红高粱》《北京人在纽约》相继播出。刘晓庆、张瑜、斯琴高娃、潘虹、王艳、唐国强、张艺谋、姜文、张丰毅、陈道明等新星相继亮相。日本电影《追捕》和《望乡》的放映,使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高仓健、栗原小卷、山口百惠,三浦友和等日本明星,逐渐为中国人所熟知。

        随著电视机的逐渐普及,文艺节目走入千家万户,迎来了电视剧的大发展。“四大名著”相继搬上了电视屏幕,出现了万人空巷看电视的奇观。知青回城以后,创作出了一大批感人泪下的小说和电视剧,被称为“伤痕文学”,《蹉跎岁月》就是其中的代表。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八十年代的著名口号,在那个年代,个个都在加班加点的拼命地工作,难得放松休息一下。因此周星驰和成龙主演的香港搞笑影片风靡一时。马季、马三立的相声笑倒了千万人。琼瑶小说的流行,是当时年轻人的最爱,《还珠格格》的上演,使每天繁忙紧张的工作,在晚饭后得到缓解。赵薇、林心如、苏有朋、周杰伦、陈志朋、张铁林、范冰冰等演员因此大红大紫。

        自198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为中国最大的节日助兴,影响波及全世界。许多人都是因为春晚的表演而成名,其中就包括陈佩斯、赵本山、潘长江和彭丽媛、于文华等人。

        八十年代后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年轻诗人,他们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他们创作的诗歌,发表在北岛主编的《今天》杂志上,这些诗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风格截然不同,被称为“朦胧诗”派。当今小说的创作,也都完全脱离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框架,可惜没人来做系统的归纳和评论。又有一大批中老年人喜欢格律诗的,他们的作品发表在向小文主编的《诗词百家》杂志上。他们的诗强调格律规范,舒展自己的心路情怀,是当代的格律诗派。爱读散文的年轻人,都看《读者》杂志,因为这本杂志能够表达他们的心声,是当今办得最成功的文学杂志。还有儿童动漫《喜羊羊》和《猪猪侠》,是学龄前儿童的最爱。

        改革开放也促使中国的画坛发生巨变,出现了空前的大繁荣。各大艺术院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创新人才。深圳、杭州、潍坊成为装饰画的最大生产基地。敢于追梦的画家,都集中到了北京的宋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书画家,通过手机上的微信群,QQ群可以互相交流。从事创作的书画院、艺术装修公司、销售书画作品的画店,应运而生,仅北京一地,就有一百多家。拍卖古玩字画艺术品的公司也很多,各省各市都有。苏富比、荣宝斋和保利、雅昌最为出名。

        改革开放以来,画家的表现十分活跃,美院八位耄耋老教授给习近平主席写信进言。刘文西画的毛主席头像,镶嵌印刷在人民币上。罗中立1980年创作的油画《父亲》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张仃领导创作的首都机场壁画,使人耳目一新。靳尚谊的油画精品,收藏在美术学院内。陈丹青几幅代表作品,则收藏在他的老家广东台山。蒋兆和、田世光、吴冠中、范增、黄永玉、等新老画家的作品,在网上都有展示。今日中国的互联网,宽厚包容海纳百川。非正统派张晓刚、岳敏君、蔡国强、孟绿丁的作品,一样可以展示收纳。但是,“恨国党”反对社会主义的作品,当今文学艺术界绝对不能容纳。

        吴冠中的作品卖得了好价钱,范增和黄永玉等一大批老画家的作品,也卖得了好价钱,崔如琢从美国回来,成功卖得了更好的价钱。张晓刚、岳敏君两位幽灵派的作品,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也拍得了好价钱。一时之间书画界疯起雀跃,大家都来为钱奋斗。

        范增和黄永玉在网上互相攻击,没人相信他们之间真有厌懟,暗地里都说是在制造话题炒作销售气氛。

        黄永玉在国内发表的作品,件件都是指天躲地讥讽怒骂。早年他就因为画了一幅猫头鹰,一只眼睁一只眼闭而吃了苦头,至今都改不了这种耿直性子。但是你如果把他的人生人品研究透彻,你才会明白“孝儿不嫌母丑,忠狗不嫌家贫”的道理,意见再大他也不会离开中国去做外国人。

        陈丹青的画也是如此,愤懑之情显露于画笔毫端。看过他的作品之人,心里暗暗吃惊,“这老兄怎么把没人敢说的都说出来了”!

        吴冠中是一位至真至善的性情中人,他的画曾经买过五千万,可自己还住在一套两居室的小房子里。他对妻子朱碧琴忠贞不二携手白头。他敢说敢当憨厚耿直,平时冷言寡语,关键时刻一鸣惊人。“美院的展览、大赛、评奖,给钱就能办,跟妓院一样”“艺术家、画家要是作品不行,他就应该饿死!”“我要是出任美协主席,头一件事,解散”,“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这些惊世骇俗的话就是从他口里说出来的。连陈丹青都说他是“永远在战斗的文艺青年”。

        吴冠中的画,价格在25年之内,暴涨2000多倍。因此有一种普遍的看法:“买房赚10年,买画富3代”。在巨大利益的驱使诱惑之下,大家都来炒画。虚假的商业画展,暗藏玄机的古玩字画拍卖,专门为名人画家服务的包装工作室,随处可见。炒作、宣传、造假,各出奇招各显神通。商业的潜规则,局外人无法知晓,圣洁的画坛变成了商业战场。最可悲的,是一些省部级刊物也来凑热闹,登个封面要十万,封内几千,专门向想成名的画家下手。中央开会也借故来办个会刊,专登画家的作品收钱。文艺界的领导对此熟视无睹,不以为然。因此给人一种错觉,卖得好价钱就是好作品。请问,你的好价钱是怎么卖出了的?!

        文学艺术是一种精神粮食,好的文学艺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不好的文学艺术对社会起破坏作用。文学艺术由“创作——评论——观赏”这三个环节组成。评论要有战略的眼光,公允的立场,为善的心态,切忌把利益揽到自己身上。文艺评论是神圣的职责,肩负着促进健康发展的使命,当今文艺界所缺失的,就是这个环节。

        跨入本世纪以后,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的常备。腾讯、百度和阿里三大网站的创立,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著5G时代的到来,手机的功能与电脑完全不分伯仲,电影、戏曲、书画、音乐、舞蹈全都可以被手机收纳。一个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享受的“免费”文艺时代,即将到来,每一个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乃是大自然的规律,十年之后的中国文艺、画坛是什么样子,今日确实难以猜测。

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戴延平访谈

一、戴老师给我们讲讲您的从艺之路吧

        其实,艺术并不是我的专业,也不是我的职业,文学艺术只是我的终身爱好。我是学有色金属矿山开采的,1956年毕业以后分配到广东矿山开矿。198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又考入中南大学管理工程系学习企业管理。毕业后回到矿山,被提拔当了矿长。矿山开采完毕以后,又转到家电行业工作,直到2003年退休,前前后后在基层单位工作了47年。

        1937年我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上小学的时候,方琪老师教我如何画风景,先在画纸的中间画一条水平横线就是地平线,在地坪线的中央点一点就是视角消失点,再从视角消失点向画纸的四周画辐射线,就是景物的外形轮廓线。用这办法画出来的景物,不但有立体感而且还有远近感。方老师还教会我们画人物,告诉我们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方老师的指点教导让我受用一辈子。

        1950年我考入昆明第一中学,我的美术老师是袁晓岑(他后来成为著名的花鸟画家,是云南美术学院的院长)。他觉得我对绘画有天分,多次指点教导。我与几个爱好美术的同学还到过他的家里,参观他的雕塑作品和美术作品,大受感动也想做一个画家。他对我说:“身边揣个小本本,看见什么画什么,一直要做到画什么像什么”,可惜后来我有了职业,始终都没有做到恩师的要求。

        昆明一中还有一位教授语文的老先生,1950年新的语文教科书还没有编写出来,他就教我们诗词和古文,我从此打下了终身爱好诗词文学的基础。

        1953年初中毕业,当时的昆明并没有艺术学校让我报考。经过统一考试分配,我被分配到刚刚组建成立的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后来改名为冶金工业学校)。这是一所直属重工业部(即冶金部)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全部采用苏联大学专科用的教材。分配给我的专业,是当时国家最急需人才的有色金属矿山开采。

        这所新建的学校有一间不大的图书馆,藏书少得可怜。除了从苏联翻译过来的几本专业书之外,就只有毛泽东选集四卷(第五卷还没出)和马列的书。我是一个“蛀书虫”,下午没课和晚饭后休息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读完了毛选四卷,还有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著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恩格斯著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地起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地发展》。从此以后我就成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可惜直到26年之后,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考验,1988年我才被批准接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6年从这间学校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重工业部广州有色金属管理局做了一名技术员。1958年下放到位于广东江门台山的“坂潭锡矿”,此后我就在台山一直干到退休。

        我对广州“中山图书馆”特别感兴趣,因为它的藏书实在太多太丰富,什么书都有。我搞到了一张图书外借证,可以在广东省内任何地方通过邮寄借书阅读。自1956年到1966年这十年里,我用这张借书证读到了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例如:古代中国的《史记》《东周列国志》《古文观止》还有唐诗、宋词,三国、水浒、西厢、红楼、西游、三刻二拍、七侠五义、聊斋、儒林、老残游记等等。还有近代中国的《呐喊》《彷徨》《子夜》《家》《春》《秋》《雷雨》《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茶馆》《龙须沟》《小二黑结婚》《苦菜花》《青春之歌》《三家巷》。还读了受批判的“大毒草”《组织部来的年轻人》《海瑞罢官》。名家翻译的外国小说也是我的心头所好,例如:俄罗斯的《安娜•卡列尼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铁流》《死灵魂》《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法国的《茶花女》《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英国的《福尔摩斯探案集》《鲁滨孙漂流记》《雾都孤儿》《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简•爱》。美国的《飘》,西班牙的《唐•吉柯德》,丹麦的《安徒生童话集》,都是在这十年之中读过的书。

        我的文学知识不仅仅只限于读书,而且看电影也学到不少知识。“文革”之前,上海、长春和北京三大电影制片厂,不但拍了许多国产的经典影片,而且还译制了许多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的经典名片。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看,矿里大礼堂也可以放电影。那时没有电视,看电影是矿山最主要的文化娱乐生活。但是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看书看电影都没啦,打断了我的文学美梦。此后直到退休的37年之间,一心一意搞技术,设计了许多机械设备,有的至今都还在矿山使用。直到2003年退休之后,才又再来作诗、绘画、著文、编书,重新做我的文学艺术美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电话、电视已经是家庭必备,互联网和电脑已经相当普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都已经搬上了银幕,央视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是我每天准时必看的热门节目。通过这个节目,我能够聆听国内著名教授讲述的中国历史。实际上等于又进了一回大学,专攻中国古代历史。

二、您创作“电脑画”的灵感来自哪里呢

        常言道“诗传情画表意”,任何人作画,都是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艳丽的色彩和明快的手法,表露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灰暗的场景和扭曲的线条,表露心中郁闷和对周围事物的愤懑。从画家的作品之中,还可以看出画作者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立场。张大千的泼墨巨幅,满纸黑墨一片漆黑,但是细细观察,其中却隐藏着桃源仙境,体现出画家埋在内心深处地理想和追求。齐白石的写意花鸟,夸张洒脱,表现出画家的超世脱俗。而徐悲鸿所画的彪悍烈马,却体现出画家拳拳报国的强烈心志。还有吴冠中所画的江南水乡,则能看出作者不屑红尘,崇尚自然思想品德。

         我的人生经历,决定了我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立场。又因为读了许多文学艺术的经典名著,长期聆听央视“百家讲坛”的历史故事,丰富了我对中国历史的想象。而且我在基层单位工作了47年,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在我的脑子里,思物有感,触景生情,就会浮现出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画面场景。于是我就用电脑把脑子里的这些画面再现在屏幕之上。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就成为一幅完美的美术作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画的时候,我随口就说这是我用电脑创作的“电脑画”。

        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红,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最初的目的也不是画画,只是用电脑来修相片,进而发现Photoshop这款软件很有用,可以把一张照片修整成为一幅画(见图1),因此十分兴奋,从此就开始了我的“电脑画”艺术生涯。

        我的“电脑画”作品开始也只是在网上传一传,后来被某些艺术单位发现了,说创作得很好要帮我出书。我出版的第一本美术作品,书名就叫作《戴延平电脑画作品》,2012年由中国民族美术出版社出版。大8K共16个页码。画集出版以后,引起了书画界许多老前辈的关注,觉得用电脑作画十分新韵。后来又安排我到北京兰亭书画院画展,据说当时文联和美协的领导也去看过,他们都给予积极的评价,认为用电脑创作的美术艺术作品,是今后美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就是这样,我完全无意识地,不自觉地,跨入了画坛的门槛。直到2015年10月,《中国学院派艺术家30人作品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我和我的“电脑画”作品也被收录其中,说明我的“电脑画”作品,已经被当今中国画坛的学院派艺术家所接受。这件事也说明了,我的“电脑画”艺术作品,正式成为中国画坛上的一个新画种。图2是“电脑画”技法成熟以后创作的获奖作品,它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国画的传统风格。

图2:电脑画获奖艺术作品《山居图》

三、请谈一谈您的艺术成就

        2017年我被接纳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正式成为中国画坛的一员。此后有关出版社又邀请我和多位国内书画名家,共同出版了多部书画作品,我的“电脑画”作品逐渐被国内书画界所认识。2011年获得“国家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认定委员会”颁授:“高级艺术家”职业称号。2019年8月又获得“中国艺术改革发展委员会”授予“中国书画艺术代表人物”荣誉称号。同年12月,“文旅部艺术发展中心”颁授:“当代著名书画家”职业称号。2020年又获得“中国艺术改革发展委员会”颁授“2020中华艺术功勋人物”荣誉称号。受聘担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政协书画院院长。

        与此同时,我的作品与其他人的作品一起,被有关单位拿到国外展出,先后在韩国首尔、新加坡、纽约联合国总部、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都获得了许多好评,意大利美术馆还特意收藏了我的山水画作品《巴山夜雨图》。法国、瑞典、意大利、荷兰和俄罗斯等国的艺术院校,通过他们在北京的代理机构,分别邀我出版了电脑画代表作品集,收获到了十分惊喜的效果。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对我颁授:“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皇家首席艺术家称号”“世界殿堂级艺术大师荣誉称号”“影响百年•中法艺术终身成就奖”。受聘担任法兰西皇家画院外籍院士。又获得瑞典皇家艺术学院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和“北极星勋章”,受聘担任瑞典皇家艺术学院外籍院士。还受聘担任意大利罗马画院终身院士。受聘担任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首席艺术家兼高级艺术顾问,受聘担任荷兰皇家艺术学院终身名誉博士并获赠:“奥兰治•拿騒司令勋章”。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称号,颁发金质奖章。

四、您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画坛

        当今中国画坛,是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代。不但有学院派的画家,还有从事艺术产业生产的民间美术艺术家。有从事美术艺术品雕塑、篆刻、古字画修复、名画临摹和字画装裱的书画专家。民间还有许多书画爱好者,他们的作品大多都在网上发表交流,其中也有水平很高的未名书画艺术家。

        改革开放以来,各大院校几乎都设置了美艺专科。每年有大批的艺专毕业生走入社会,他们都会用电脑创作,大多进公司做了美术编辑,很多人从事网页制作和广告设计。有的做了时装设计师,印染花布设计师,美妆美容师,建筑外形和产品外观包装设计师,居室装修和家具设计师。园林实景设计师。特别优秀的电脑绘画师,则可以从事动漫电影设计和电子游戏设计。把上述所有从事美术艺术工作的人都算进来,当今中国从事美学艺术工作的总人数超过十万。

        今日中国画坛的领军者是“学院派画家”,所谓“学院派画家”,并不专指大学里的专职教授,也包括有相当专业水准的民间美术艺术家。“学院派画家”都是有思想、有学问、有风格、有创造。最重要的是有新的审美价值观念,现职的美学教授,一般会使用最先进的电脑软件来进行教学。它们除了教授学生之外,还在社会上发表作品,举办各种画展,参与各种美术艺术活动,有众多的粉丝和拥扥,是一批对社会影响力特别巨大的知名美学艺术家。

        中国“学院派美学艺术家”的作品,已经脱离了一边倒向欧美学习的倾向,逐步形成中国独有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广为传播,对整个中国画坛有示范引领的作用。而人数众多的中国画坛,可是一支能够改变社会风情面貌的有生力量。今日中国社会的面貌,比较四十年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论是会堂馆所和高层建筑,还是城市道路和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普通人的居室装修,衣着、发式、打扮,公职人员的仪容、仪态、仪表。毫不夸张地说,已经开始与欧美并驾齐驱,引领世界的时尚潮流。而这些都是当今中国从事美学艺术工作的,这一代中青年人的伟大杰作。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人多繁杂各有所长所好。在画坛的百花园里,各家各派各种风格登场献技,是国家昌盛繁荣的象征。在“学院派的画家”之中,同样也是思想参差画风各异。有的画家惯用鲜艳的色彩明快的技法,体现人们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满足和愉悦,对未来美好生活地理想和追求。有的画家则惯用暗淡的色彩,扭曲的线条,诙谐的技法。以此来揭露社会时弊,讥讽当局的失察,鞭挞人性的丑恶。这两拨画家合在一起,既有渲染表扬也有揭露批判,共同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当今中国画坛的问题,是对画家和书画市场的错误理解。画家卖画养家糊口,个别优秀的画家,作品有纪念的意义和收藏升值的价值,被收藏家高价收购,这些本来都是社会生活之中的平常之事。但是自从吴冠中的画买了八位数的好价钱,齐白石的画买了九位数的天价。还有许多画家的画,在国外也卖了好价钱。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上普遍误以为画家作画的目的就是为了卖钱发财。完全忽略了书画艺术家,用书画作品表露人民的心声,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

戴延平2020年9月25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