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美术馆开馆:在艺术的领域里实现不断“超越”
来源:儒翰美术馆 2021年08月29日
    从10年前的小渔村,到一座人人都可以分享的艺术殿堂。2021年8月12日,经多年筹划、设计、建设的青岛西海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

西海美术馆外景

    首展“超越”呈现了亚力克斯·卡茨(Alex Katz)、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刘小东、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宋冬、隋建国、徐冰、尹秀珍、喻红、张晓刚国内外14位中坚艺术家作品。同时,“超越”亦希望成为西海美术馆的宣言,在艺术的领域,实现一次次的自我超越。

西海美术馆:在建筑中看艺术,在艺术中看建筑

    西海美术馆是一家非营利艺术机构,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南岸,位于国际化综合艺术社区——西海艺术湾(The Artists’ Garden)内,是构成社区艺术生态的核心机构。

    美术馆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占地面积5837.5㎡,主体建筑17000㎡,12间展厅依海而建。致力于通过跨文化、跨媒介的艺术创新表达,为公众呈现经典与当代、时尚与设计、音乐及表演等各类艺术形式。

西海美术馆外景

    建筑师让·努维尔在《路易斯安那宣言》中提出“每个建筑是有生命的、唯一的、特殊的,并且要与其周围环境、场所精神和谐共处”。西海美术馆是拒绝克隆的建筑设计,让这里的建筑物只属于这里,与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充分融合,让艺术和行为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每时每刻向我们启示着艺术与生活的生生不息。

    让·努维尔与青岛这座城市惺惺相惜,与我们共同呈现了生活与艺术、工艺与技术浑然融彻的美术馆建筑作品。美术馆的12间展厅互相连通又相对独立,每一个展厅都被精心地放置在基地里,形态各异且具包容性。不仅能满足参展艺术家的展示需求,还能充分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最大限度地释放策展人的智慧与艺术家的能量,为公众提供全新的建筑感受和艺术体验。让来到美术馆的人们在建筑中看艺术,在艺术中看建筑。

    “通过打造西海艺术湾,我们希望能够为艺术提供一个蓬勃发展的平台和支撑,为艺术家提供一个能激起灵感火花的创作和对话空间,也为居民提供一个遇见艺术、理解艺术、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让·努维尔说。

西海美术馆外景

    孟宪伟是青岛西海艺术湾的创始人,青岛西海艺术湾的打造前后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作为山东省及青岛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依山面海,原创性地将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展览、艺术品鉴赏、艺术体验五大核心元素融入当代建筑空间。

西海美术馆外景

    谈到艺术湾的打造,孟宪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讲到:“因为每片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有在地性,我们要跳出既定思维去规划艺术社区的生态模式,包括建筑形态、空间布局、资源整合等等。艺术生态是依靠社区内功能丰富的板块搭建起来的,儿童、青年、年轻艺术家和大师级艺术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与之相应的艺术空间,美术馆、驻留空间和艺术商业空间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载体,各个板块相互衔接。艺术湾所有的规划和运营都是以艺术生态的发展规律为基础。艺术湾是一座没有围墙的艺术社区,为了更好地与周边环境融合,我们不仅请克莱芒设计了社区内的景观,与相关部门沟通后也对公共绿地的景观做了统一设计,模糊了社区与公共区域的界限,让在海边散步的人们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走入社区里。我们专为小朋友准备了儿童教育基地,配有聆听、器乐、美术教室等,可以组织日常教育、冬夏令营、研学游学等活动。另外,从5年前开始,我们就着手从世界各地购买儿童手绘图书,目前已经收集了6600多本优秀绘本图书,计划组建的手绘图书馆已初具规模。我们还准备了300个床位的青年旅舍,配有作品点评室、公共洗衣房、咖啡厅等,可以作为艺术高校的写生基地和年轻人的度假空间。”

    同时,还为艺术家们准备了丰富的驻留空间。“艺术家村落是由8个相互连通又相对独立的空间组成,供世界各地年轻艺术家们交流、创作和生活,为他们提供跨界合作的场地。社区内的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之树都是为艺术家设置的驻留空间,驻留期间组织包括对公众和媒体的开放日,通过展览、对话的形式激发艺术家与社区的互动。层次丰富的驻留项目吸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此创作,由驻留项目引发专属展览、音乐、表演、公共教育、创意工坊的多元呈现,形成与公众联系的情感纽带,实践我们一直在强调的‘社区’化理念,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内容为‘邻里’提供更多服务。”

    在孟宪伟看来,这里一定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地标,因为努维尔的建筑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落户后,都会成为游客以及文化爱好者到达的目的地。无论是巴黎诸多文化建筑,还是西班牙国王博物馆,包括瑞士文化中心,都是旅游目的地。

    “仅一个建筑就能吸引那么多人,更何况我们有55幢不同的建筑,因此这一定能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社区。它一定会像古根海姆之于毕尔巴鄂的意义,我想我们还是有这个信心的。”孟宪伟说。

开馆展“超越”:在艺术的领域实现一次次的自我超越

    此次开馆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展览总监为孟宪伟,参展的14位艺术家均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展览中很多作品为国内首展,还包括艺术家为展览和空间量身定制的作品。

 

展览现场

    “在这里,美术馆不是一个界定的实体,而是在空间的转换中形成一个当代文化创造、体验和交流的魔方。美术馆与艺术湾的功能相互交融,自然景观与文化造物相互衬映,美术馆建筑的语言、材质和细节散发出浓郁的诗意和优雅的气质,使美术馆本身成为一件移步换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在这个意义上,西海美术馆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她的开馆首展以‘超越’为主题。‘超越’,正是人类追求梦想的实践作为。”总策展人范迪安说。

展览现场

    同时他还讲到,本次展览荣幸地约邀了14位艺术家以他们的代表作或最新作品汇集展示,他们艺术生涯的共性就是不断超越自我,以自己洞悉现实的目光对现实作思想性的关切,以独创性的艺术语言超越历史而建构视觉叙事新的经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文化语境中,他们的艺术之思与语言方式展现出对全球共同文化命题的视觉探求,也展现出中国艺术与全球艺术越来越宽广的交流与交融。在这次展览中,他们的作品与西海美术馆的空间形成一种种新的碰撞与磨合,从而生发出空间与作品合成的视觉张力,也更加彰显出作品的文化活力。

    “我和张子康先生都相信:这些作品和西海美术馆共生的形态,会给走进美术馆空间和走近作品的观众朋友们以多重的艺术体验。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仍然严峻的形势下,从艺术中感悟超越的价值,也是一种精神的共情。”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呈现的作品主要分布在四号馆到七号馆,其中,四号馆的空间灵活,展线设置多变,自然光线和人工照明相结合,展厅可以根据雕塑、绘画、影像、装置等不同类型作品和展览需求进行规划布局。

    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吕克·图伊曼斯的《深圳》,刘小东的《过海关的姑娘》等等众多作品,其中《深圳》描绘的是中国深圳的鸟瞰图,是艺术家从他在笔记本电脑上观看纪录⽚时截取的静帧图像发展绘制⽽成的。在 1980 年代,邓⼩平——1978 年至 1989 年担任中国的领导⼈,并以其引入改⾰开放的政策由此带领中国步入现代发展⽽举世闻名——将深圳指定为中国⼤陆的第⼀个经济特区,在此开创⾃由市场并使这座城市迎来了无与伦比的飞速增长。图伊曼斯的画作探索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渐加快的紧密联系:这幅原本普普通通的城市风景上覆盖着播放、后退和快进的符号,使得画⾯散发出⼀种既针对过去又指向未知将来的怀旧气息。

    《过海关的姑娘》呈现的是一名移民站在墨西哥新拉雷多的国际桥上。她过了桥的一半,正在墨西哥和美国之间,希望能被允许申请庇护。她已经在桥上睡了无数个夜晚,她是躺在硬纸板上众多的一员。白天的时候,她会查看手机上来自家人的消息,并与一群逃离政府迫害的委内瑞拉青少年聊天。 他们给她一大把一文不值的委内瑞拉玻利瓦。尽管申请庇护是她的国际权利,但是在她抵达了一个入境口岸時,美国政府正在改变政策以限制庇护申请。

 

隋建国根据空间创作的新作

    五号展厅234块巨型超级白色玻璃紧密拼合成高22米的立方体,展览空间约10,000立方米,被称为“超白玻璃盒子”。

    顶部升降天棚有15个挂点,可悬挂总重量为15吨的艺术作品,地面最大承重0.5吨/平方米,可满足超大艺术作品展示需求,展厅分为两层,观众可以在一层近距离观察艺术品,亦可沿二层跑马廊以更宏观的视角浏览整间展厅及作品陈列。

    在这里展示了隋建国的最新大型雕塑作品,也是其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的作品,巨大的尺寸从美术馆的一楼延伸到二楼,搭配着脚手架,很像是矗立在建筑中的“建筑”,也是其“云中花园”系列的最新实践。

    六号展厅,百米展廊视野开阔,适合陈列文献类展品及小型艺术作品。800m的展廊中43处开窗处外悬电动遮阳扇,可根据光线条件切换角度、根据展览需求关闭或开启。

    徐冰今年最新创作的《背后的故事:烟江叠嶂图》在这里展示,透过宣纸玻璃中树木与山水朦胧的轮廓,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幅具有东方韵味的水墨山水画。但当观众走到作品背后,看到的却是树枝、麻丝、棉布等不起眼的废料时;原,这幅极具东方韵味的山水画,是由这些杂物的型与光的作用呈现的。这是艺术家徐冰创造的一种“光和空气的绘画”,它不是由颜料、画布、纸张等绘画性材料形成的画面,而是通过对渗透于空气中光的调配;通过这块从空间中穿过的宣纸玻璃,光的形影被记录。这块毛玻璃的作用好比是空气中光的切片。可以说,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并非一幅真实存在的绘画。作者用艺术的方式,对存在、真实、虚无这些命题做了讨论。

    七号展厅为长方形的展览空间,结构轻巧,适合小型艺术作品的陈列和展示。展厅灵活的开窗,成为城市景观的取景框。出入展厅的廊道间设有封闭及开放式展示空间,可放置雕塑或装置类作品以丰富展览序列。

    在这里可以看到 喻红的《真相》等多品,《方向》和《真相》均创作于喻红2020年疫情期间从美国返国后。在体验过美国严峻的疫情和激烈的政治环境后,喻红创作了这一系列作品,以体现个体在大环境之中的挣扎和自我表达。《真相》中刻画了三个看向深渊的人物,以表达人对神秘事物窥探和探索的欲望。

    此外,在展览中还可以看到安尼施.卡普尔《非物质(三角的扭转)》,在这件作品中, 由不锈钢制成的非物体扭曲造成了反射图像的扭曲,并解构了轮廓,将它们转化为抽象的形状。旁观者看到的世界不仅被疏远,而且是颠倒的。眼睛滑离表面,转向内在的眼睛,转向情感,转向和期待难以理解的维度,如无限和想法。卡普尔把他的作品看作是与根深蒂固的形而上学极性、存在与缺失、存在与非存在、场所与非场所以及实体与无形相联系的。

 

 

卡斯滕·霍勒

《金丝雀群岛》,2014年

980x180x372cm

装置

©由艺术家和常青画廊提供

    卡斯滕·霍勒的《金丝雀群岛》,在霍勒9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生涯时,动物就时常出现在其作品里。他经常研究鸟类,更具体地说是金丝雀。由于金丝雀自古以来便是一种家养鸟类,霍勒将它理解为一种介于自然界和人类文明之间的产物。《金丝雀群岛》是一件悬挂在天花板的装置作品,两个巨型金丝雀鸟笼分别挂在一根长杆的两头。两个鸟笼的造型、材质、重量完全一致,内部放着相同品种、数量的金丝雀。在屋顶悬挂点处,有一个水平计,可以显示出这两个鸟笼是否处在平衡的位置。观众可以观察两个笼子中金丝雀的行为差异:歌声,飞行模式等等,以及这些行为差异和鸟笼平衡的关系。亚历克斯·卡茨的《白玫瑰 9》,AlexKatz这件《白色玫瑰9》的作品以油彩绘于亚麻布上,淡蓝色的背景上高低有致的10支白玫瑰。这种对于花卉近景的描绘也是Katz 的经典系列之一,他将这些花卉从一片花丛中“抽离”出来,来描绘每一朵花的细节“姿态”。白花、绿叶和蓝色背景格外相称,清新雅致,仿佛似有花香从画面上缓缓散出。

    张晓刚2021年新作《关于睡眠5 号》,张晓刚的“睡眠”系列可以追溯回2008年,是艺术家从《失忆与记忆》系列中衍生出的一组作品。对张晓刚来说,睡眠正是失忆和记忆交织之间的某种状态,也是个体和时代碰撞后的一种潜意识显现。在这件作品中,一个巨大的头颅似乎与身体切段,呈现在画布上。人物眼睛睁大,仿佛并没有进入真正的睡眠,而画面本身也可以被理解为一次荒诞的梦境。张晓刚认为,我们在梦中所感受的到的状态和现实世界中能感受到的状态是相似的,但更多的是相反的,正是这种与现实的冲突感赋予作品冷峻荒诞的气息。

    除了此次展览之外,西海美术馆一直与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策展人、艺术家、艺术机构积极合作,希望为艺术家提供一个新的服务理念、新的展场环境,为策展人带来新的可能,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

    “超越”之后,确定的有建筑师让·努维尔的建筑展,还有几位欧洲知名艺术家的个展等等。计划每年都会做一个大型的艺术家个展,期间会充分发挥公共教育和媒体的传播作用,传递更多有艺术价值的内容。

    同时,西海美术馆的开放将延续这处场所的记忆,共同发掘艺术潜力,不断超越,为更多艺术家、艺术爱好者提供交流和欣赏的平台,让走进美术馆成为人们的日常,满足更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青岛,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和丰厚的人文积淀一脉相承。西海美术馆将接续城市文脉,以“超越”为契机,跨越中西,连接世界,以当代艺术助力城市发展,为城市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格。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22年1月6日。